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8篇 |
免费 | 574篇 |
国内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篇 |
废物处理 | 49篇 |
环保管理 | 45篇 |
综合类 | 826篇 |
基础理论 | 324篇 |
污染及防治 | 180篇 |
评价与监测 | 116篇 |
社会与环境 | 19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97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通过对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的8个主要红树林地区沉积物中甲基汞以及环境因子的研究,分析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甲基汞的分布及其汞的甲基化作用.结果表明:①沉积物中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分布并不一致.中国主要红树林区海南(三亚、东寨港)、广东(特呈岛、雷州、高桥、福田)、广西(大冠沙)、福建(浮宫)表层沉积物中甲基汞含量分别为(0.24±0.04)、(0.58±0.27)、(0.52±0.23)、(1.56±0.49)、(0.50±0.25)、(1.21±0.36)、(1.86±1.04)和(0.47±0.16)ng.g-1.甲基汞含量有很明显的地域区别,其含量顺序为大冠沙雷州福田东寨港特呈岛高桥浮宫三亚.工业和养殖业输入的汞和有机质显著增加了沉积物中甲基汞水平.对比世界其他河口湿地,我国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甲基汞污染较为严重.②红树林沉积物的甲基化比率介于0.11%~7.13%.甲基化比率顺序由大到小为大冠沙特呈岛雷州福田高桥东寨港三亚浮宫.甲基化比率与砂粒显著正相关(p0.05),与粉粒和黏粒显著负相关(p0.05).③沉积物中总细菌含量范围为2.44×1010~1.91×1011CFU/g(以干重计,下同),浮宫三亚高桥东寨福田大冠沙.各环境因子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沉积物中SRB的含量介于1.73×104~4.92×106CFU/g,福田浮宫东寨港三亚高桥大冠沙.高有机废水是导致沉积物中SRB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沉积物类型对SRB在沉积物表层的分布也有较大影响.甲基汞和环境因子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外源输入是我国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甲基汞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应用动力通量箱(Dynamic Flux Chamber,DFC)与高时间分辨率的RA-915+自动汞分析仪联用技术,在消落带沉积物出露期,野外现场监测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范围为-6.80±12.35~28.17±36.17 ng/(m2·h)晴天库区消落带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从早晨开始沉积物-大气界面汞的交换通量逐渐增加,到正午左右达到峰值,之后交换通量逐渐减小,但阴天这一趋势不明显。暖季白天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都以释放为主,冷季白天则以沉降为主。暖季晴天,沉积物-大气汞交换通量与气温、沉积物温度、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大气汞浓度都与沉积物-大气汞交换通量呈负相关关系。白天,光照强度和大气汞浓度是影响消落带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的主要因素,而在夜间,沉积物温度和大气汞浓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3.
2006年1~12月,每月采集乌江流域梯级水库入出库河流水样,用两次金汞齐-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和蒸馏-乙基化结合GC CVAFS法测定了水中总汞和甲基汞的浓度。结果表明:(1)入出库河流中总汞年均加权浓度分别为317和 2.34 ng/L,甲基汞为014和 0.18 ng/L。(2)不同水库入出库河流中总汞和甲基汞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同,位于上游第一级的普定和洪家渡水库入库河流中总汞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且显著低于出库河流;而甲基汞的季节变化在出库河流中较为明显,而且库龄大的普定、东风、乌江渡水库出库河流中甲基汞浓度显著高于入库河流。(3)相关分析发现水库入库河流中总汞、甲基汞浓度主要受悬浮颗粒物的影响,而与水量间的相关性因水库所处位置的不同而有差异,上游的普定和洪家渡水库中呈显著正相关,其它水库中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4.
论我国用汞总量的削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比较了我国的用汞数量、世界汞的产量及用量的统计数据,从汞本身的污染危害性,我国用汞和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应对全球限汞、禁汞趋势等方面论述了我国用汞总量亟待削减和削减的可行性。并以体温计行业为例,提出了我国削减用汞总量的具体建议:控制生产规模,慎批新建涉汞加工利用的生产项目,并逐渐淘汰生产规模过小的企业;充分运用法律和行政管理手段,逐渐提升对涉汞企业的要求,将最低环保门槛与择优审批相结合;严格限制某些含汞产品的销售和使用;大力推广替代产品和技术;组织对废弃产品中的汞进行集中回收和处置;修订和制订相关涉汞标准;制订我国涉汞行业的用汞削减规划和相应的产业调整计划,逐步限汞,最终禁汞。 相似文献
55.
在野外进行现场实验,研究了2种典型湿地植物枯落物经一个生长季的分解后汞的变化,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在实验的30d后,2种湿地大部分层次植物枯落物汞的浓度表现为先升高,随后降低,最后又明显升高.枯落物分解程度影响着汞浓度的变化.前90d枯落物质量减少快,且汞的浓度降低,枯落物中的汞以损失为主,后期因植物残体吸附汞的能力增强,汞损失减少.汞的损失率和水中溶解性汞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20cm和30cm深度上,枯落物汞的损失率与积水深度和地温都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微环境的差异尤其是积水的变化对小叶章各层汞的损失的影响大于毛果苔草. 相似文献
56.
Shaofeng Wang Yongfeng Ji Shuying Wang Xin Wang He Wang Zhixi Zhao Bingzhu Liu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0,22(1):23-31
This work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and speciation of Cd, Cu, Pb, Fe and Mn in the shallow sediments of Jinzhou Bay, Northeast China, which has been heavily contaminated by nonferrous smelting activiti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Cu and Pb in sediments were found to be 100, 13 and 7 times, respectively, being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guideline (GB 18668-2002). Sequential extraction test showed that 39%-61% of Cd were exchangeable fractions, indicating that Cd in the sediments posed a high risk to local... 相似文献
57.
58.
在一维管式沉降炉燃烧试验装置上,以汞的氧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溴化物种类、添加浓度、添加方式等因素对燃煤烟气汞形态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溴对汞的氧化起促进作用,汞氧化率在一定的范围快速增加,超过此范围缓慢增加.不同的煤质,不同的溴添加物,这个范围是不同的;综合考虑添加成本,操作难易程度以及汞的氧化率,添加同浓度的溴化物时,汞的氧化率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依次是:HBr炉后< HBr炉前< CaBr2< NaBr.在本实验条件下,汞的氧化效果最佳的条件是,褐煤中添加200mg/kg溴化钠,汞的氧化率约72%;亚烟煤添加1000mg/kg溴化钠,汞的氧化率约83%. 相似文献
59.
60.
Seepage from Hg mine wastes and calcines contain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ercury (Hg). Hg pollution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problem in areas with abandoned mercury mines and retorting units. This study evaluates factors, especially the hydrological andsedimentary variables, govern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levels and state of mercury in streams impacted by Hg contaminatedruno . Samples were taken during di erent flow regimes in theWanshan Hg mining area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In its headwatersthe sampled streams/rivers pass by several mine wastes and calcine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Hg. Seepage causes serious Hgcontamination to the downstream area. Concentrations of Hg in water samples showe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Periods ofhigher flow show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Hg (THg) in water due to more particles being re-suspended and transported. Theconcentrations of major anions (e.g., Cl??, F??, NO3?? and SO42??) were lower during higher flow due to dilution. Due to both sedimentationof particles and dilution from tributarie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g decreased from 2100 ng/L to background levels (< 50 ng/L) within10 km distance downstream. Sedimentat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ast de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it accounts for 69% and 60%for higher flow and lower flow regimes respectively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tream. Speciation calculation of the dissolved Hg fraction(DHg) (using Visual MINTEQ) showed that Hg(OH)2 associated with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s the main form of Hg in dissolvedphase in surface waters in Wanshan (over 95%). 相似文献